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研究

  • MiR-221-3p调控c-Fos/beclin-1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英文)

    吴文豪;李浪;郑静;龙曼云;王现涛;孙羽涵;苏波;

    目的:探究miR-221-3p介导的c-Fos/beclin-1信号通路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CME组(微栓塞组)、CME+shRNA组(CME+AAV9-miR-221-3p shRNA组)和CME+NC组(CME+AAV9-Control shRNA组),每组6只。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建立CME模型,Sham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各组术后9 h行心脏超声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组织取材做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HBFP)、透射电镜(TEM)、免疫荧光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等评估miR-221-3p介导的c-Fos/beclin-1信号通路在功能、形态和分子方面对CME的影响。结果:CME后心肌细胞中miR-221-3p表达升高,与Sham组相比,心脏功能抑制,cTn-I及心肌微梗死面积明显升高,c-Fos、beclin-1以及自噬指标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0. 05)。下调miR-221-3p后,与CME组相比,cTn-I及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下降(P<0. 05),c-Fos、beclin-1以及LC3-Ⅱ蛋白表达增加(P<0. 05),TEM提示自噬泡的双层膜结构数量增加,自噬部分恢复,心肌损伤减轻,心脏功能改善。结论:抑制miR-221-3p可改善大鼠CME后心脏功能,其可能通过c-Fos/beclin-1途径调节心肌自噬参与CME后诱导的心肌损伤。

    2020年04期 v.37 559-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8K]
  • MiR-221-3p调控c-Fos/beclin-1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英文)

    吴文豪;李浪;郑静;龙曼云;王现涛;孙羽涵;苏波;

    目的:探究miR-221-3p介导的c-Fos/beclin-1信号通路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CME组(微栓塞组)、CME+shRNA组(CME+AAV9-miR-221-3p shRNA组)和CME+NC组(CME+AAV9-Control shRNA组),每组6只。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建立CME模型,Sham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各组术后9 h行心脏超声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组织取材做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HBFP)、透射电镜(TEM)、免疫荧光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等评估miR-221-3p介导的c-Fos/beclin-1信号通路在功能、形态和分子方面对CME的影响。结果:CME后心肌细胞中miR-221-3p表达升高,与Sham组相比,心脏功能抑制,cTn-I及心肌微梗死面积明显升高,c-Fos、beclin-1以及自噬指标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0. 05)。下调miR-221-3p后,与CME组相比,cTn-I及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下降(P<0. 05),c-Fos、beclin-1以及LC3-Ⅱ蛋白表达增加(P<0. 05),TEM提示自噬泡的双层膜结构数量增加,自噬部分恢复,心肌损伤减轻,心脏功能改善。结论:抑制miR-221-3p可改善大鼠CME后心脏功能,其可能通过c-Fos/beclin-1途径调节心肌自噬参与CME后诱导的心肌损伤。

    2020年04期 v.37 559-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8K]
  • exRNA与PKR/NLRP3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研究

    卢创宏;黄锋;罗祖纯;陈川斌;吴云娇;曾志羽;

    目的:探究细胞外RNA(exRNA)与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炎性小体(PKR/NLRP3)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关系。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到Sham组、I/R组、核糖核酶-1(RNase1)组,每组10只。Sham组行假手术处理;I/R组结扎前降支动脉(LAD),使心肌缺血3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6 h。RNase1组每日进行尾静脉注射RNase1(50μg/kg)1次,连续注射3 d后予同I/R组处理。检测exRNA浓度、心梗面积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KR和NLRP3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的exRNA、心梗面积及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PKR、NLRP3及Caspase-1相关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 05);exRNA与p-PKR、NLRP3及Caspase-1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 05)。与I/R组比较,RNase1组exRNA、心梗面积及IL-1β水平显著降低,而且上述PKR/NLRP3相关分子表达水平也有明显下调(P<0. 05)。结论:exRNA与PKR/NLRP3在心肌I/R损伤中呈正相关关系;抑制exRNA能够减轻心肌I/R损伤,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PKR/NLRP3通路。

    2020年04期 v.37 569-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exRNA与PKR/NLRP3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研究

    卢创宏;黄锋;罗祖纯;陈川斌;吴云娇;曾志羽;

    目的:探究细胞外RNA(exRNA)与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炎性小体(PKR/NLRP3)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关系。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到Sham组、I/R组、核糖核酶-1(RNase1)组,每组10只。Sham组行假手术处理;I/R组结扎前降支动脉(LAD),使心肌缺血3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6 h。RNase1组每日进行尾静脉注射RNase1(50μg/kg)1次,连续注射3 d后予同I/R组处理。检测exRNA浓度、心梗面积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KR和NLRP3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的exRNA、心梗面积及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PKR、NLRP3及Caspase-1相关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 05);exRNA与p-PKR、NLRP3及Caspase-1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 05)。与I/R组比较,RNase1组exRNA、心梗面积及IL-1β水平显著降低,而且上述PKR/NLRP3相关分子表达水平也有明显下调(P<0. 05)。结论:exRNA与PKR/NLRP3在心肌I/R损伤中呈正相关关系;抑制exRNA能够减轻心肌I/R损伤,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PKR/NLRP3通路。

    2020年04期 v.37 569-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SDF-1/CXCR4信号轴在牙髓血运重建中的作用

    谢婧;吴周玲;郑程峰;韦慧妮;林万惠;陈文霞;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信号轴在牙髓血运重建中对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18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N组)、常规+SDF-1水凝胶组(N+SDF-1组)和常规+抗SDF-1抗体中和作用组(N+antiSDF-1组),每组6只,实验牙为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建立无髓根管模型后,按照分组进行处理。14 d后,收集双侧下颌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根管新生组织类型以及CXCR4+细胞情况。结果:N组、N+SDF-1组根管新生组织冠方为不规则矿化基质,根尖方向可见成纤维样细胞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N+SDF-1组部分根管内可见新生小血管;N+anti SDF-1组典型组织学表现为根管内无明显的新生结缔组织,根尖孔区有大量的幼稚成纤维样细胞和小血管集聚,细胞无进入根管内的趋势。N组和N+SDF-1组根管内CXCR4+细胞,N+anti SDF-1组根管内见少量CXCR4+细胞。结论:SDF-1/CXCR4信号轴在牙髓血运重建中通过趋化细胞归巢进入根管内的方式,参与了组织再生,并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2020年04期 v.37 575-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 SDF-1/CXCR4信号轴在牙髓血运重建中的作用

    谢婧;吴周玲;郑程峰;韦慧妮;林万惠;陈文霞;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信号轴在牙髓血运重建中对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18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N组)、常规+SDF-1水凝胶组(N+SDF-1组)和常规+抗SDF-1抗体中和作用组(N+antiSDF-1组),每组6只,实验牙为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建立无髓根管模型后,按照分组进行处理。14 d后,收集双侧下颌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根管新生组织类型以及CXCR4+细胞情况。结果:N组、N+SDF-1组根管新生组织冠方为不规则矿化基质,根尖方向可见成纤维样细胞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N+SDF-1组部分根管内可见新生小血管;N+anti SDF-1组典型组织学表现为根管内无明显的新生结缔组织,根尖孔区有大量的幼稚成纤维样细胞和小血管集聚,细胞无进入根管内的趋势。N组和N+SDF-1组根管内CXCR4+细胞,N+anti SDF-1组根管内见少量CXCR4+细胞。结论:SDF-1/CXCR4信号轴在牙髓血运重建中通过趋化细胞归巢进入根管内的方式,参与了组织再生,并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2020年04期 v.37 575-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 鸡源禽流感病毒H6N6亚型在猪呼吸道组织的复制及其基因特点

    庞夏凤;王熹婧;高灵茜;朱银川;林裕贵;李程颐;张增峰;

    目的:探讨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是否跨种间屏障传播感染猪及其基因特点。方法:将3株鸡源性H6N6亚型AIV体外感染猪呼吸道组织,观察病毒在猪呼吸道组织复制及其病理变化,同时应用基因测序法,比较H6N6亚型AIV各基因片段的变化,筛选H6N6亚型AIV在猪复制的基因特点。结果:病毒体外接种猪呼吸道组织后病毒分离阳性,肺局部细胞出现坏死,肺泡细胞内病毒核蛋白(NP)抗原阳性,其中A/CK/ZZ/346/2014(ZZ346)病毒株复制能力较强。基因测序和分析显示,H6N6亚型AIV的血凝素(HA)裂解位点模式属低致病性病毒,ZZ346病毒株HA出现P186T突变、HA的158位点有氨基酸缺失以及神经氨酸酶(NA)颈区出现11个氨基酸(59~69)缺失。结论:鸡源性H6N6亚型AIV可感染猪;H6N6病毒HA出现P186T突变、HA158位点出现氨基酸缺失以及NA颈区出现11个氨基酸(59~69)缺失有助于病毒在猪体内有效复制。

    2020年04期 v.37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 鸡源禽流感病毒H6N6亚型在猪呼吸道组织的复制及其基因特点

    庞夏凤;王熹婧;高灵茜;朱银川;林裕贵;李程颐;张增峰;

    目的:探讨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是否跨种间屏障传播感染猪及其基因特点。方法:将3株鸡源性H6N6亚型AIV体外感染猪呼吸道组织,观察病毒在猪呼吸道组织复制及其病理变化,同时应用基因测序法,比较H6N6亚型AIV各基因片段的变化,筛选H6N6亚型AIV在猪复制的基因特点。结果:病毒体外接种猪呼吸道组织后病毒分离阳性,肺局部细胞出现坏死,肺泡细胞内病毒核蛋白(NP)抗原阳性,其中A/CK/ZZ/346/2014(ZZ346)病毒株复制能力较强。基因测序和分析显示,H6N6亚型AIV的血凝素(HA)裂解位点模式属低致病性病毒,ZZ346病毒株HA出现P186T突变、HA的158位点有氨基酸缺失以及神经氨酸酶(NA)颈区出现11个氨基酸(59~69)缺失。结论:鸡源性H6N6亚型AIV可感染猪;H6N6病毒HA出现P186T突变、HA158位点出现氨基酸缺失以及NA颈区出现11个氨基酸(59~69)缺失有助于病毒在猪体内有效复制。

    2020年04期 v.37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 aldh2基因表达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膀胱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

    奚晓剑;米华;

    目的:探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表达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膀胱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将8周龄ICR雄性野生型(WT)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氯胺酮(50 mg/kg)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诱导4周和8周。取出各组小鼠膀胱,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各组WT小鼠aldh2 mRNA的表达情况。随后再选取ICR雄性aldh2基因敲除型(KO)与WT型小鼠各20只,分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氯胺酮诱导组(50 mg/kg)。在第4周和8周时,取出膀胱组织用于检测其炎症和纤维化水平。结果:qPCR显示经氯胺酮处理后的WT小鼠膀胱aldh2 mRNA的相对表达量(1. 84±0. 24)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1. 02±0. 15)(P<0. 01)。进一步在氯胺酮诱导组的比较中发现,KO小鼠较WT小鼠体重增加缓慢(P<0. 01),并且KO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6(IL-6)的表达显著增加(P<0. 05);病理组织提示KO小鼠膀胱黏膜屏障消失、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和肌层纤维化增加;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KO小鼠胶原蛋白COL-I的表达量(1. 16±0. 10)较WT小鼠(0. 73±0. 07)明显增加(P<0. 01);而在生理盐水组中,KO与WT小鼠的炎症和纤维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aldh2基因可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KI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抗炎抗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2020年04期 v.37 58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2K]
  • aldh2基因表达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膀胱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

    奚晓剑;米华;

    目的:探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表达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膀胱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将8周龄ICR雄性野生型(WT)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氯胺酮(50 mg/kg)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诱导4周和8周。取出各组小鼠膀胱,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各组WT小鼠aldh2 mRNA的表达情况。随后再选取ICR雄性aldh2基因敲除型(KO)与WT型小鼠各20只,分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氯胺酮诱导组(50 mg/kg)。在第4周和8周时,取出膀胱组织用于检测其炎症和纤维化水平。结果:qPCR显示经氯胺酮处理后的WT小鼠膀胱aldh2 mRNA的相对表达量(1. 84±0. 24)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1. 02±0. 15)(P<0. 01)。进一步在氯胺酮诱导组的比较中发现,KO小鼠较WT小鼠体重增加缓慢(P<0. 01),并且KO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6(IL-6)的表达显著增加(P<0. 05);病理组织提示KO小鼠膀胱黏膜屏障消失、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和肌层纤维化增加;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KO小鼠胶原蛋白COL-I的表达量(1. 16±0. 10)较WT小鼠(0. 73±0. 07)明显增加(P<0. 01);而在生理盐水组中,KO与WT小鼠的炎症和纤维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aldh2基因可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KI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抗炎抗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2020年04期 v.37 58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2K]
  • 利格列汀对牙髓血运重建术后SDF-1表达及牙髓组织再生的影响

    林熹;韦慧妮;陈文霞;

    目的:研究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SD大鼠牙髓血运重建术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及根管内新生组织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每组30只。实验组灌胃利格列汀并对下颌第一磨牙进行血运重建术;对照组灌胃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并行血运重建术;空白组仅灌胃CMC-Na。术后1 d、4 d、7 d、14 d、21 d分别检测三组大鼠血清DPP-4活性及SDF-1浓度,行组织学观察新生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管内新生组织SDF-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术后5个时间点血清DPP-4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均P<0. 05),而血清SDF-1浓度仅在术后1 d、4 d、7 d时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均P<0. 05)。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对照组术后1 d、4d、7 d时根管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红色基质样组织分布,14 d、21 d时炎症细胞减少,基质样组织红染变浅,形成空泡样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三组术后1 d、4 d时根管内SDF-1表达量基本相同(P>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7 d、14 d,21 d时SDF-1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0. 05)。结论:应用利格列汀能够抑制血清DPP-4活性,提高血清SDF-1浓度,但无法提高根管内SDF-1浓度,且利格列汀对血运重建术后根管内的新生组织形态无明显改善。

    2020年04期 v.37 593-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6K]
  • 利格列汀对牙髓血运重建术后SDF-1表达及牙髓组织再生的影响

    林熹;韦慧妮;陈文霞;

    目的:研究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SD大鼠牙髓血运重建术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及根管内新生组织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每组30只。实验组灌胃利格列汀并对下颌第一磨牙进行血运重建术;对照组灌胃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并行血运重建术;空白组仅灌胃CMC-Na。术后1 d、4 d、7 d、14 d、21 d分别检测三组大鼠血清DPP-4活性及SDF-1浓度,行组织学观察新生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管内新生组织SDF-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术后5个时间点血清DPP-4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均P<0. 05),而血清SDF-1浓度仅在术后1 d、4 d、7 d时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均P<0. 05)。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对照组术后1 d、4d、7 d时根管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红色基质样组织分布,14 d、21 d时炎症细胞减少,基质样组织红染变浅,形成空泡样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三组术后1 d、4 d时根管内SDF-1表达量基本相同(P>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7 d、14 d,21 d时SDF-1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0. 05)。结论:应用利格列汀能够抑制血清DPP-4活性,提高血清SDF-1浓度,但无法提高根管内SDF-1浓度,且利格列汀对血运重建术后根管内的新生组织形态无明显改善。

    2020年04期 v.37 593-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6K]
  • 尿多酸肽对原代红系细胞γ-珠蛋白表达的体外研究

    江雷;方栋;黄语妹;杨高晖;盘玲媛;刘容容;赖永榕;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CDA-Ⅱ)对体外培养原代红系细胞γ-珠蛋白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为CDA-Ⅱ对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不同浓度CDA-Ⅱ(0 mg/mL、1 mg/mL、2 mg/mL、3 mg/mL、4 mg/mL)作用原代红系细胞24 h、48 h和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别检测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毒性情况;以3 mg/mL CDA-Ⅱ为实验组、200 nmol/L地西他滨和100μmol/L羟基脲为阳性对照组以及等体积PBS+DMSO为阴性对照组作用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γ-珠蛋白、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FOXO3a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WB)检测γ-珠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RT-PCR结果表明,3 mg/mL CDA-Ⅱ作用细胞48 h和72h后上调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作用明显(P<0. 05),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 mg/mL)的2. 5倍和2. 68倍;CCK-8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下降,24 h、48 h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 28±0. 67)mg/mL、(3. 89±0. 63)mg/mL、(2. 35±0. 20)mg/mL;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DA-Ⅱ组与地西他滨、羟基脲阳性对照组既可以降低DNMT1基因的表达(P<0. 05)、升高FOXO3a基因的表达,同时可以上调γ-珠蛋白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 01)。结论:CDA-Ⅱ对红系细胞γ-珠蛋白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DNMT1和FOXO3a有关。

    2020年04期 v.37 599-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 尿多酸肽对原代红系细胞γ-珠蛋白表达的体外研究

    江雷;方栋;黄语妹;杨高晖;盘玲媛;刘容容;赖永榕;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CDA-Ⅱ)对体外培养原代红系细胞γ-珠蛋白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为CDA-Ⅱ对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不同浓度CDA-Ⅱ(0 mg/mL、1 mg/mL、2 mg/mL、3 mg/mL、4 mg/mL)作用原代红系细胞24 h、48 h和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别检测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毒性情况;以3 mg/mL CDA-Ⅱ为实验组、200 nmol/L地西他滨和100μmol/L羟基脲为阳性对照组以及等体积PBS+DMSO为阴性对照组作用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γ-珠蛋白、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FOXO3a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WB)检测γ-珠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RT-PCR结果表明,3 mg/mL CDA-Ⅱ作用细胞48 h和72h后上调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作用明显(P<0. 05),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 mg/mL)的2. 5倍和2. 68倍;CCK-8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下降,24 h、48 h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 28±0. 67)mg/mL、(3. 89±0. 63)mg/mL、(2. 35±0. 20)mg/mL;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DA-Ⅱ组与地西他滨、羟基脲阳性对照组既可以降低DNMT1基因的表达(P<0. 05)、升高FOXO3a基因的表达,同时可以上调γ-珠蛋白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 01)。结论:CDA-Ⅱ对红系细胞γ-珠蛋白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DNMT1和FOXO3a有关。

    2020年04期 v.37 599-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 肝癌细胞miR-326介导的ACRBP转录抑制的研究

    包晴;李冰莹;刘俊棋;柳永清;梁晓乐;谢小薰;葛盈盈;

    目的:探究miR-326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对ACRBP表达的潜在调控作用。方法:运用TargetScan、miRanda和miRDB三个在线基因预测工具预测miR-326与ACRBP 3’UTR之间的保守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ACRBP3’UTR保守结合位点突变后对miR-326与ACRBP结合能力的影响;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法获得稳定高表达miR-326的HepG2肝癌细胞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326上调对ACRB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miR-326可结合于ACRBP mRNA 3’UTR的保守位点,并抑制该基因mRNA翻译,从而抑制ACRBP的表达。结论:miR-326在HepG2中负向调控ACRBP的表达。

    2020年04期 v.37 605-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 肝癌细胞miR-326介导的ACRBP转录抑制的研究

    包晴;李冰莹;刘俊棋;柳永清;梁晓乐;谢小薰;葛盈盈;

    目的:探究miR-326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对ACRBP表达的潜在调控作用。方法:运用TargetScan、miRanda和miRDB三个在线基因预测工具预测miR-326与ACRBP 3’UTR之间的保守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ACRBP3’UTR保守结合位点突变后对miR-326与ACRBP结合能力的影响;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法获得稳定高表达miR-326的HepG2肝癌细胞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326上调对ACRB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miR-326可结合于ACRBP mRNA 3’UTR的保守位点,并抑制该基因mRNA翻译,从而抑制ACRBP的表达。结论:miR-326在HepG2中负向调控ACRBP的表达。

    2020年04期 v.37 605-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 异丙酚对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毛懋;刘森峰;王功贺;周一鸣;邓建平;田磊;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胰岛移植围手术期对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株Min6分为阳性对照组、常氧培养组、缺氧培养组、常氧加药组、缺氧加药组,加药组以10-6mol/L浓度的异丙酚处理。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常氧条件下,Min6细胞加药后HIF-1α、VEGF表达降低,细胞凋率降低(P<0. 05);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加药后HIF-1α、VEGF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 05)。结论:异丙酚能够降低常氧条件下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途径有关,但在缺氧条件下会诱导胰腺内分泌细胞凋亡。

    2020年04期 v.37 61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 异丙酚对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毛懋;刘森峰;王功贺;周一鸣;邓建平;田磊;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胰岛移植围手术期对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株Min6分为阳性对照组、常氧培养组、缺氧培养组、常氧加药组、缺氧加药组,加药组以10-6mol/L浓度的异丙酚处理。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常氧条件下,Min6细胞加药后HIF-1α、VEGF表达降低,细胞凋率降低(P<0. 05);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加药后HIF-1α、VEGF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 05)。结论:异丙酚能够降低常氧条件下小鼠胰腺内分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途径有关,但在缺氧条件下会诱导胰腺内分泌细胞凋亡。

    2020年04期 v.37 61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 烟草烟雾提取物通过抑制Sirt1和Sirt6的表达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邓招惠;李超;郑桂贤;谢婷;白晶;

    目的:研究烟草烟雾提取物(CSE)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衰老的机制。方法:诱导C2C12成肌细胞分化成骨骼肌细胞,用CSE诱导骨骼肌细胞衰老,将实验分为正常(N)组(不加任何干预培养24 h)和CSE组(加终浓度为60 mL/L的CSE孵育24 h),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表达水平来检测骨骼肌细胞的衰老,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细胞中抗衰老因子Sirt1和Sirt6以及它们对应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较,在CSE的干预下,骨骼肌细胞中衰老阳性细胞的比例增多,同时SMP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抗衰老因子Sirt1和Sirt6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结论:CSE可能通过减少抗衰老因子Sirt1和Sirt6的的表达来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衰老。

    2020年04期 v.37 617-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烟草烟雾提取物通过抑制Sirt1和Sirt6的表达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邓招惠;李超;郑桂贤;谢婷;白晶;

    目的:研究烟草烟雾提取物(CSE)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衰老的机制。方法:诱导C2C12成肌细胞分化成骨骼肌细胞,用CSE诱导骨骼肌细胞衰老,将实验分为正常(N)组(不加任何干预培养24 h)和CSE组(加终浓度为60 mL/L的CSE孵育24 h),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表达水平来检测骨骼肌细胞的衰老,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细胞中抗衰老因子Sirt1和Sirt6以及它们对应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较,在CSE的干预下,骨骼肌细胞中衰老阳性细胞的比例增多,同时SMP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抗衰老因子Sirt1和Sirt6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结论:CSE可能通过减少抗衰老因子Sirt1和Sirt6的的表达来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衰老。

    2020年04期 v.37 617-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miR-125a-5p在视神经炎患者PBM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战家霖;梁巧雯;黄艳玲;杜毅;何剑峰;

    目的:探讨miR-125a-5p、miR-145-3p和miR-145-5p在视神经炎(O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microRNA在ON发病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方法:收集ON患者5例(ON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5例(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PBMC中miR-125a-5p、miR-145-3p和miR-145-5p的表达水平。应用miRNAbase数据库分析miR-125a-5p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应用TargetScan数据库、PicTar数据库、miRanda数据库及miRDB数据库预测hsa-miR-125a-5p交集靶基因;应用DAVID数据库对hsa-miR-125a-5p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应用KOBAS数据库对hsa-miR-125a-5p靶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对hsa-miR-125a-5p靶基因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结果:ON组PBMC中miR-125a-5p表达水平(1. 086×10~(-3)±0. 692×10~(-3))显著低于对照组(4. 468×10~(-3)±2. 322×10~(-3))(P<0. 05),两组miR-145-3p和miR-145-5p表达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 05);miR-125a-5p成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hsa-miR-125a-5p潜在交集靶基因有78个;GO富集结果显示,hsa-miR-125a-5p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nucleus、nucleoplasm、membrane等14个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结果显示,hsa-miR-125a-5p靶基因主要富集于MicroRNAs in cancer、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17条信号通路;PPI网络结果显示,hsa-miR-125a-5p靶基因主要作用于DICER1等72种蛋白。结论:ON患者PBMC中hsa-miR-125a-5p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在多条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参与ON的发病过程。

    2020年04期 v.37 62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miR-125a-5p在视神经炎患者PBM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战家霖;梁巧雯;黄艳玲;杜毅;何剑峰;

    目的:探讨miR-125a-5p、miR-145-3p和miR-145-5p在视神经炎(O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microRNA在ON发病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方法:收集ON患者5例(ON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5例(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PBMC中miR-125a-5p、miR-145-3p和miR-145-5p的表达水平。应用miRNAbase数据库分析miR-125a-5p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应用TargetScan数据库、PicTar数据库、miRanda数据库及miRDB数据库预测hsa-miR-125a-5p交集靶基因;应用DAVID数据库对hsa-miR-125a-5p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应用KOBAS数据库对hsa-miR-125a-5p靶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对hsa-miR-125a-5p靶基因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结果:ON组PBMC中miR-125a-5p表达水平(1. 086×10~(-3)±0. 692×10~(-3))显著低于对照组(4. 468×10~(-3)±2. 322×10~(-3))(P<0. 05),两组miR-145-3p和miR-145-5p表达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 05);miR-125a-5p成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hsa-miR-125a-5p潜在交集靶基因有78个;GO富集结果显示,hsa-miR-125a-5p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nucleus、nucleoplasm、membrane等14个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结果显示,hsa-miR-125a-5p靶基因主要富集于MicroRNAs in cancer、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17条信号通路;PPI网络结果显示,hsa-miR-125a-5p靶基因主要作用于DICER1等72种蛋白。结论:ON患者PBMC中hsa-miR-125a-5p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在多条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参与ON的发病过程。

    2020年04期 v.37 62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

    黄兰芳;黄青华;李梦泽;侯长春;闫萍;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参与气道重塑过程,包括影响平滑肌增殖,但是HMGB1对气道平滑肌炎症介质表达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探讨HMGB1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Western blot检测模型中大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量;体外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并鉴定;以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刺激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2 h、6 h、12 h、24 h)后收集细胞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IL-6、IL-8炎症介质的表达。结果:结合模型中肺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判断慢性支气管哮喘模型制造成功;与空白组比较,哮喘组肺组织中的HMGB1明显增高(P<0. 05);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的HMGB1明显降低(P<0. 05)。结合免疫荧光及细胞生长特性成功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与12 h 500 ng/mLHMGB1组相比,12 h 5000 ng/mLHMGB1组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6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 05);余各时间段(2 h、6 h、24 h),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组之间两两比较,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6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时间段(2 h、6 h、12 h、24 h),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组之间两两比较,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8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浓度的HMGB1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参与气道重塑过程。

    2020年04期 v.37 628-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

    黄兰芳;黄青华;李梦泽;侯长春;闫萍;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参与气道重塑过程,包括影响平滑肌增殖,但是HMGB1对气道平滑肌炎症介质表达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探讨HMGB1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Western blot检测模型中大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量;体外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并鉴定;以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刺激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2 h、6 h、12 h、24 h)后收集细胞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IL-6、IL-8炎症介质的表达。结果:结合模型中肺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判断慢性支气管哮喘模型制造成功;与空白组比较,哮喘组肺组织中的HMGB1明显增高(P<0. 05);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的HMGB1明显降低(P<0. 05)。结合免疫荧光及细胞生长特性成功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与12 h 500 ng/mLHMGB1组相比,12 h 5000 ng/mLHMGB1组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6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 05);余各时间段(2 h、6 h、24 h),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组之间两两比较,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6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时间段(2 h、6 h、12 h、24 h),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组之间两两比较,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8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浓度的HMGB1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参与气道重塑过程。

    2020年04期 v.37 628-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 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

    李俊莹;黄慧冬;蓝富;梁丹丹;庞会锋;李钊全;王春苗;侯华新;

    目的:设计合成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并评价其抗乙肝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先导化合物,利用药效团拼合原理,经氧化、缩合、加成反应合成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衍生物结构均经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确证;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pG2. 2. 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抗HBV的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5个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尤其是对HBeAg分泌的抑制。其中衍生物3b、3c对HBeAg的抑制率最高,分别是拉米夫定的1. 5倍和先导化合物芦荟大黄素的4. 3倍;衍生物3d对HBsAg的抑制率为15. 22%,3e的抑制率为23. 67%,明显高于先导化合物芦荟大黄素(P<0. 05)。结论: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有希望成为新的抗HBV候选化合物。

    2020年04期 v.37 634-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

    李俊莹;黄慧冬;蓝富;梁丹丹;庞会锋;李钊全;王春苗;侯华新;

    目的:设计合成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并评价其抗乙肝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先导化合物,利用药效团拼合原理,经氧化、缩合、加成反应合成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衍生物结构均经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确证;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pG2. 2. 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抗HBV的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5个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尤其是对HBeAg分泌的抑制。其中衍生物3b、3c对HBeAg的抑制率最高,分别是拉米夫定的1. 5倍和先导化合物芦荟大黄素的4. 3倍;衍生物3d对HBsAg的抑制率为15. 22%,3e的抑制率为23. 67%,明显高于先导化合物芦荟大黄素(P<0. 05)。结论:芦荟大黄素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有希望成为新的抗HBV候选化合物。

    2020年04期 v.37 634-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人脑胶质瘤MAGE-D4和CDC25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张之碧;张庆梅;刘畅;罗鑫;罗彬;葛盈盈;陈芳;沈宁;肖绍文;谢小薰;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D4(MAGE-D4)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在人脑胶质瘤(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并探究二者的关系。方法:利用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胶质瘤组织中MAGE-D4和CDC25A的表达情况,然后收集47例胶质瘤组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T-qPCR)验证MAGE-D4和CDC25A的表达,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GEPIA数据库显示MAGE-D4与CDC25A在胶质瘤组织中均高表达(P<0. 05);PT-qPCR结果显示所检测的胶质瘤组织MAGE-D4 mRNA和CDC25A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 3174,P<0. 05);此外,MAGE-D4 mRNA的表达与WHO分级和Ki-67表达相关,而CDC25A mRNA表达仅与WHO分级相关(P<0. 05)。结论:CDC25A与MAGE-D4在胶质瘤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胶质瘤生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0年04期 v.37 640-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人脑胶质瘤MAGE-D4和CDC25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张之碧;张庆梅;刘畅;罗鑫;罗彬;葛盈盈;陈芳;沈宁;肖绍文;谢小薰;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D4(MAGE-D4)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在人脑胶质瘤(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并探究二者的关系。方法:利用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胶质瘤组织中MAGE-D4和CDC25A的表达情况,然后收集47例胶质瘤组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T-qPCR)验证MAGE-D4和CDC25A的表达,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GEPIA数据库显示MAGE-D4与CDC25A在胶质瘤组织中均高表达(P<0. 05);PT-qPCR结果显示所检测的胶质瘤组织MAGE-D4 mRNA和CDC25A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 3174,P<0. 05);此外,MAGE-D4 mRNA的表达与WHO分级和Ki-67表达相关,而CDC25A mRNA表达仅与WHO分级相关(P<0. 05)。结论:CDC25A与MAGE-D4在胶质瘤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提示二者可能共同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胶质瘤生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0年04期 v.37 640-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橙黄决明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的抗炎和软骨保护作用

    熊锋;李毅成;林春博;李小峰;韦继勇;黄创明;杨渊;

    目的:探讨橙黄决明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骨关节炎(OA)模型的抗炎和软骨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通过LPS诱导建立体外软骨细胞OA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通过MTT法检测橙黄决明素的细胞毒性,通过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Calcein-AM/PI)、苏木精-伊红(HE)、番红O染色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形态、蛋白多糖的分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橙黄决明素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且浓度为2. 5μg/mL时增殖作用最明显(P<0. 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用LPS诱导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 001),细胞形态表现为细长的类成纤维细胞样,蛋白多糖分泌量减少,软骨特异性基因软骨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纤维α1(COL2A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炎症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13、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ADAMTS-5、白介素(IL)-1、IL-6、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显著上调(均P<0. 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用橙黄决明素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P<0. 001),细胞形态逆转为多边形或椭圆形,蛋白多糖分泌量增多,软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均P<0. 05)。结论:橙黄决明素在LPS诱导的软骨细胞中发挥抗炎和软骨保护作用,其可能成为治疗OA的潜在替代药物。

    2020年04期 v.37 645-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 橙黄决明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的抗炎和软骨保护作用

    熊锋;李毅成;林春博;李小峰;韦继勇;黄创明;杨渊;

    目的:探讨橙黄决明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骨关节炎(OA)模型的抗炎和软骨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通过LPS诱导建立体外软骨细胞OA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通过MTT法检测橙黄决明素的细胞毒性,通过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Calcein-AM/PI)、苏木精-伊红(HE)、番红O染色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形态、蛋白多糖的分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橙黄决明素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且浓度为2. 5μg/mL时增殖作用最明显(P<0. 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用LPS诱导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 001),细胞形态表现为细长的类成纤维细胞样,蛋白多糖分泌量减少,软骨特异性基因软骨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纤维α1(COL2A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炎症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13、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ADAMTS-5、白介素(IL)-1、IL-6、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显著上调(均P<0. 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用橙黄决明素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P<0. 001),细胞形态逆转为多边形或椭圆形,蛋白多糖分泌量增多,软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均P<0. 05)。结论:橙黄决明素在LPS诱导的软骨细胞中发挥抗炎和软骨保护作用,其可能成为治疗OA的潜在替代药物。

    2020年04期 v.37 645-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 牵张成骨术对小型猪腭裂模型治疗效果研究

    张翀;王辉;刘诗奇;羊良慧;房芳;麦华明;

    目的:研究牵张成骨(DO)术对腭裂软硬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术后瘢痕的影响。方法:建立21只小型猪的腭裂模型,并将其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对照组(A组,n=6)、传统手术组(B组,n=6)以及DO治疗组(C组,n=9)。其中,A组中的小型猪在建立好腭裂模型后不接受任何外科手术整复治疗,B组小型猪行传统腭裂整复术,C组小型猪行DO术修复腭部缺损。术后6个月内每月通过锥形束CT(CBCT)检测3组小型猪术后上颌骨成骨情况并行评估。同时,在C组中,随机选取3只小型猪,分别在术后第2周、第4周以及第8周处死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其腭部缺损区域骨组织及纤维组织形成情况。结果:A组6个月后缺损间隙略微缩小,缺损间隙有絮状胶原纤维呈网状排列;B、C组腭部缺损完全闭合;B组愈合部分胶原纤维直径明显增大;在C组发现有骨组织再生,且没有明显的瘢痕形成,术后8周骨组织与正常骨组织相近且可见丰富且细长的胶原纤维。术后1~6个月上颌骨的宽度和高度3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 05),而术后2个月上颌骨的长度C组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 05)。A、C组组内各时间点间上颌骨长度、宽度以及高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B组上颌骨长度在术后5~6个月无明显差异,上颌骨宽度和高度在术后3~6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DO术对于闭合腭部缺损是有效且成功的,并且有助于促进上颌骨的成骨以及减轻术后瘢痕的形成。

    2020年04期 v.37 65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4K]
  • 牵张成骨术对小型猪腭裂模型治疗效果研究

    张翀;王辉;刘诗奇;羊良慧;房芳;麦华明;

    目的:研究牵张成骨(DO)术对腭裂软硬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术后瘢痕的影响。方法:建立21只小型猪的腭裂模型,并将其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对照组(A组,n=6)、传统手术组(B组,n=6)以及DO治疗组(C组,n=9)。其中,A组中的小型猪在建立好腭裂模型后不接受任何外科手术整复治疗,B组小型猪行传统腭裂整复术,C组小型猪行DO术修复腭部缺损。术后6个月内每月通过锥形束CT(CBCT)检测3组小型猪术后上颌骨成骨情况并行评估。同时,在C组中,随机选取3只小型猪,分别在术后第2周、第4周以及第8周处死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其腭部缺损区域骨组织及纤维组织形成情况。结果:A组6个月后缺损间隙略微缩小,缺损间隙有絮状胶原纤维呈网状排列;B、C组腭部缺损完全闭合;B组愈合部分胶原纤维直径明显增大;在C组发现有骨组织再生,且没有明显的瘢痕形成,术后8周骨组织与正常骨组织相近且可见丰富且细长的胶原纤维。术后1~6个月上颌骨的宽度和高度3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 05),而术后2个月上颌骨的长度C组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 05)。A、C组组内各时间点间上颌骨长度、宽度以及高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B组上颌骨长度在术后5~6个月无明显差异,上颌骨宽度和高度在术后3~6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DO术对于闭合腭部缺损是有效且成功的,并且有助于促进上颌骨的成骨以及减轻术后瘢痕的形成。

    2020年04期 v.37 65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4K]
  •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血清胃饥饿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廖瑞霈;吴新贵;王申;刘建伟;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十二指肠形态及结构、血清胃饥饿素(ghrelin)与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24只,每组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 4个时间点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材。将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刺激"足三里"、"内关"穴,药物组予莫沙必利悬浊液灌胃,模型组除相同时段捆绑外不做干预。各组大鼠干预后分别按上述4个时间点取十二指肠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取血清进行血清胃饥饿素、VIP的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法检测。结果:光镜观察下各组大鼠在建模后十二指肠结构及形态都受到了损害,术后第1~3天损害逐渐加重,约在第3天达到峰值,第3天后损害逐渐减轻,但模型组未能恢复至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术后1天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的血清胃饥饿素、VIP含量在建模后显著下降(P<0. 05);同组内各时间点相比,造模后第1天下降明显,第3~14天逐渐恢复(P<0. 05)。与模型组相较,电针组与药物组术后3 d、7 d、14 d的胃饥饿素、VIP血清含量增加(P<0. 05),且电针组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大鼠其胃肠功能存在损害,电针对其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胃饥饿素与VIP的表达有关。

    2020年04期 v.37 658-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3K]
  •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血清胃饥饿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廖瑞霈;吴新贵;王申;刘建伟;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十二指肠形态及结构、血清胃饥饿素(ghrelin)与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24只,每组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 4个时间点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材。将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刺激"足三里"、"内关"穴,药物组予莫沙必利悬浊液灌胃,模型组除相同时段捆绑外不做干预。各组大鼠干预后分别按上述4个时间点取十二指肠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取血清进行血清胃饥饿素、VIP的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法检测。结果:光镜观察下各组大鼠在建模后十二指肠结构及形态都受到了损害,术后第1~3天损害逐渐加重,约在第3天达到峰值,第3天后损害逐渐减轻,但模型组未能恢复至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术后1天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的血清胃饥饿素、VIP含量在建模后显著下降(P<0. 05);同组内各时间点相比,造模后第1天下降明显,第3~14天逐渐恢复(P<0. 05)。与模型组相较,电针组与药物组术后3 d、7 d、14 d的胃饥饿素、VIP血清含量增加(P<0. 05),且电针组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大鼠其胃肠功能存在损害,电针对其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胃饥饿素与VIP的表达有关。

    2020年04期 v.37 658-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3K]
  • 纤细薯蓣皂苷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韦继勇;李毅成;熊锋;林春博;李小峰;李维俊;黄创明;宗少晖;杨渊;

    目的:探讨纤细薯蓣皂苷(GRA)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从6周龄C57/BL6小鼠的骨髓腔获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s)进行培养,首先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GRA对BMMs增殖的影响,其次,在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加入GRA进行处理,通过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数量、形态,再将破骨样细胞种植到羟基磷灰石板上分析GRA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分析GRA对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GRA在20μmol/mL的浓度以下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没有毒性;与对照组相比,GRA浓度为5μmol/mL时能够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P<0. 001),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P<0. 001),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相关基因CTSK、NFATc1、TRAP和DC-STAMP的表达(P<0. 01)。结论:GRA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骨吸收功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因破骨细胞吸收功能增强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2020年04期 v.37 664-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5K]
  • 纤细薯蓣皂苷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韦继勇;李毅成;熊锋;林春博;李小峰;李维俊;黄创明;宗少晖;杨渊;

    目的:探讨纤细薯蓣皂苷(GRA)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从6周龄C57/BL6小鼠的骨髓腔获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s)进行培养,首先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GRA对BMMs增殖的影响,其次,在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加入GRA进行处理,通过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数量、形态,再将破骨样细胞种植到羟基磷灰石板上分析GRA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分析GRA对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GRA在20μmol/mL的浓度以下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没有毒性;与对照组相比,GRA浓度为5μmol/mL时能够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P<0. 001),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P<0. 001),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相关基因CTSK、NFATc1、TRAP和DC-STAMP的表达(P<0. 01)。结论:GRA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骨吸收功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因破骨细胞吸收功能增强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2020年04期 v.37 664-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5K]
  • 苯巴比妥对UGT1A1基因Q239X突变型的表达影响

    赵薇;钟丹妮;羊希;阮进成;蒙翠兰;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在人肝细胞体外模型内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UGT1A1基因的Q239X(c. 715C→T)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人正常肝细胞模型,将含有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的3种人肝细胞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含2 mmol/L苯巴比妥钠的1640培养基处理24 h、48 h,对照组用不含苯巴比妥钠的1640培养基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UGT1A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UGT1A1蛋白的表达。结果:野生型人肝细胞UGT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Q239X杂合突变型和Q239X纯合突变肝细胞(P<0. 05);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野生型实验组UGT1A1 mRNA及其蛋白均增加(P<0. 05);与Q239X杂合突变对照组相比,Q239X杂合突变实验组UGT1A1 mRNA及其蛋白均增加(P<0. 05);与Q239X纯合突变对照组相比,Q239X纯合突变实验组UGT1A1 mRNA及其蛋白均未见明显改变(P>0. 05)。结论:苯巴比妥可以上调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人肝细胞UGT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但对Q239X纯合突变型肝细胞UGT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影响。

    2020年04期 v.37 670-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苯巴比妥对UGT1A1基因Q239X突变型的表达影响

    赵薇;钟丹妮;羊希;阮进成;蒙翠兰;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在人肝细胞体外模型内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UGT1A1基因的Q239X(c. 715C→T)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人正常肝细胞模型,将含有UGT1A1基因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Q239X纯合突变型的3种人肝细胞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含2 mmol/L苯巴比妥钠的1640培养基处理24 h、48 h,对照组用不含苯巴比妥钠的1640培养基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UGT1A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UGT1A1蛋白的表达。结果:野生型人肝细胞UGT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Q239X杂合突变型和Q239X纯合突变肝细胞(P<0. 05);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野生型实验组UGT1A1 mRNA及其蛋白均增加(P<0. 05);与Q239X杂合突变对照组相比,Q239X杂合突变实验组UGT1A1 mRNA及其蛋白均增加(P<0. 05);与Q239X纯合突变对照组相比,Q239X纯合突变实验组UGT1A1 mRNA及其蛋白均未见明显改变(P>0. 05)。结论:苯巴比妥可以上调野生型、Q239X杂合突变型人肝细胞UGT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但对Q239X纯合突变型肝细胞UGT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影响。

    2020年04期 v.37 670-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基于microRNA-mRNA相互作用的直肠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

    邵梦楠;郑盛锋;贡益敏;韦怡;张明津;刘佳艺;杨小丽;

    目的:通过microRNA-mRNA相结合探讨直肠癌潜在的关键差异基因和预后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汇编公共数据库(GEO)获取microRNA芯片数据,分析获得差异表达microRNAs(DE-miRNAs)及其靶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建立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鉴定出关键差异基因,再进一步评估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预后作用。结果:总共预测了25个上调和14个下调的DE-miRNAs,对DE-miRNAs的靶基因综合分析后获得了共64个差异基因。共鉴定出10个关键差异基因,GEPIA数据库显示有6个关键差异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经PrognoScan数据库验证,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CND1)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较差的预后相关,表达水平和预后的联合分析证明了CCND1的致癌作用。结论:CCND1可能与直肠癌的预后有重要联系,可作为直肠癌预后、药物治疗潜在的新靶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0年04期 v.37 676-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 基于microRNA-mRNA相互作用的直肠癌预后标志物的研究

    邵梦楠;郑盛锋;贡益敏;韦怡;张明津;刘佳艺;杨小丽;

    目的:通过microRNA-mRNA相结合探讨直肠癌潜在的关键差异基因和预后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汇编公共数据库(GEO)获取microRNA芯片数据,分析获得差异表达microRNAs(DE-miRNAs)及其靶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建立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鉴定出关键差异基因,再进一步评估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预后作用。结果:总共预测了25个上调和14个下调的DE-miRNAs,对DE-miRNAs的靶基因综合分析后获得了共64个差异基因。共鉴定出10个关键差异基因,GEPIA数据库显示有6个关键差异基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经PrognoScan数据库验证,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CND1)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较差的预后相关,表达水平和预后的联合分析证明了CCND1的致癌作用。结论:CCND1可能与直肠癌的预后有重要联系,可作为直肠癌预后、药物治疗潜在的新靶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0年04期 v.37 676-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 清热化痰通腑方对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IL-6表达水平的影响

    张羽;吕军影;赵亮娟;郑雪嘉;李凯;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方对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剩余4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结合气管注射法诱导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模型。模型建立24 h后,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1. 9 g/d、3. 8 g/d、7. 6 g/d清热化痰通俯方药液灌肠治疗,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肠,1次/d,连续7 d,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造模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同时于第2、第4、第6天监测各组大鼠体温、体重变化;于干预后第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脑肺肠组织IL-6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体重逐渐增长;模型组大鼠行动迟缓、饮食减少、体温升高、体重下降、鼻周分泌物增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 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体温、体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均P<0. 0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肿胀,脑、肺、肠组织中IL-6呈强阳性表达(P<0. 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肺、肠组织IL-6阳性表达降低(P<0. 05),以高剂量组表达最少。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方能减轻脑卒中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各组织炎症反应,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IL-6表达有关。

    2020年04期 v.37 683-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7K]
  • 清热化痰通腑方对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IL-6表达水平的影响

    张羽;吕军影;赵亮娟;郑雪嘉;李凯;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方对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剩余4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结合气管注射法诱导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模型。模型建立24 h后,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1. 9 g/d、3. 8 g/d、7. 6 g/d清热化痰通俯方药液灌肠治疗,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肠,1次/d,连续7 d,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造模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同时于第2、第4、第6天监测各组大鼠体温、体重变化;于干预后第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脑肺肠组织IL-6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体重逐渐增长;模型组大鼠行动迟缓、饮食减少、体温升高、体重下降、鼻周分泌物增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 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体温、体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均P<0. 0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肿胀,脑、肺、肠组织中IL-6呈强阳性表达(P<0. 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肺、肠组织IL-6阳性表达降低(P<0. 05),以高剂量组表达最少。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方能减轻脑卒中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各组织炎症反应,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IL-6表达有关。

    2020年04期 v.37 683-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7K]
  • 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梁聪;李媛媛;莫凡露;李丹;周逸帆;郭哲;何萍;

    目的:探讨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和复方山慈菇醇提物组,0. 1%DMSO或不同浓度的复方山慈菇醇提物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 h、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APC/7-AAD双染色流式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P<0. 05),24 h、48 h的IC50分别为0. 51 mg生药/mL和0.26 mg生药/mL;0. 25 mg生药/mL、0. 5 mg生药/mL、1. 0 mg生药/mL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处理24 h后,Hoechst33342染色显示细胞出现凋亡样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MDAMB-231细胞凋亡率(P<0. 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与溶剂对照相比,0. 5 mg生药/mL复方山慈菇醇提物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均P<0. 05)。结论:复方山慈菇可体外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及上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而诱导凋亡有关。

    2020年04期 v.37 690-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 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梁聪;李媛媛;莫凡露;李丹;周逸帆;郭哲;何萍;

    目的:探讨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和复方山慈菇醇提物组,0. 1%DMSO或不同浓度的复方山慈菇醇提物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 h、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APC/7-AAD双染色流式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P<0. 05),24 h、48 h的IC50分别为0. 51 mg生药/mL和0.26 mg生药/mL;0. 25 mg生药/mL、0. 5 mg生药/mL、1. 0 mg生药/mL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处理24 h后,Hoechst33342染色显示细胞出现凋亡样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MDAMB-231细胞凋亡率(P<0. 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与溶剂对照相比,0. 5 mg生药/mL复方山慈菇醇提物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均P<0. 05)。结论:复方山慈菇可体外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及上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而诱导凋亡有关。

    2020年04期 v.37 690-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

    张金金;阳丽云;庞静兰;廖龙雄;曾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所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C组)、1μmol/L Dex+罗哌卡因组(D1R组)、10μmol/L Dex+罗哌卡因组(D10R组)、100μmol/L Dex+罗哌卡因组(D100R组)、200μmol/L Dex+罗哌卡因组(D200R组)、罗哌卡因组(R组)。D1R组、D10R组、D100R组、D200R细胞分别用1μmol/L、1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 Dex预处理30 min,各组细胞加入罗哌卡因6mmol/L后继续培养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后;C组、D1R组、D10R组、R组4组应用倒置显微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凋亡细胞荧光强度;Wer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D1R组、D10R组、D100R组细胞活力均高于R组(P<0. 05),D200R组细胞活力低于R组(P<0. 05);光学显微镜下C组、D10R组、D1R组、R组细胞总量依次递减,凋亡细胞比例依次增加,D10R组、D1R组的凋亡细胞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R组(P<0.05);C组、D10R组、D1R组、R组的Bax蛋白表达量、Bax/Bcl-2比率依次增加(P<0. 05),C组、D10R组、D1R组、R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依次减少(P<0. 05)。结论:Dex可以通过影响Bax/Bcl-2比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抑制罗哌卡因所致神经毒性。

    2020年04期 v.37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0K]
  •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

    张金金;阳丽云;庞静兰;廖龙雄;曾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所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C组)、1μmol/L Dex+罗哌卡因组(D1R组)、10μmol/L Dex+罗哌卡因组(D10R组)、100μmol/L Dex+罗哌卡因组(D100R组)、200μmol/L Dex+罗哌卡因组(D200R组)、罗哌卡因组(R组)。D1R组、D10R组、D100R组、D200R细胞分别用1μmol/L、1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 Dex预处理30 min,各组细胞加入罗哌卡因6mmol/L后继续培养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后;C组、D1R组、D10R组、R组4组应用倒置显微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凋亡细胞荧光强度;Wer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D1R组、D10R组、D100R组细胞活力均高于R组(P<0. 05),D200R组细胞活力低于R组(P<0. 05);光学显微镜下C组、D10R组、D1R组、R组细胞总量依次递减,凋亡细胞比例依次增加,D10R组、D1R组的凋亡细胞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R组(P<0.05);C组、D10R组、D1R组、R组的Bax蛋白表达量、Bax/Bcl-2比率依次增加(P<0. 05),C组、D10R组、D1R组、R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依次减少(P<0. 05)。结论:Dex可以通过影响Bax/Bcl-2比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抑制罗哌卡因所致神经毒性。

    2020年04期 v.37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0K]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代喆颖;周辉;郭怡;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的机制。方法:将制备好的DPSCs分为对照组,1/8、2/8、3/8的PRF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结果:PRF作用DPSCs第3、第7、第14天时,与对照组比较,PRF组细胞活力均提高(P<0. 01),且PRF组中2/8和3/8组细胞活力高于1/8组,3/8组高于2/8组(P<0. 05)。PRF作用DPSCs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PRF处理的各组中ALP、DSPP及DMP-1 m 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 01),且PRF组中2/8和3/8组ALP、DMP-1 mRNA表达量均高于1/8组,3/8组高于2/8组;PRF组中2/8和3/8组DSPP mRNA表达量均高于1/8组,3/8组低于2/8组(均P<0. 05)。PRF作用DPSCs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PRF组中Bcl-2、pp38 MAPK表达量升高,Bax表达量下降(均P<0. 05),且PRF组中2/8和3/8组Bcl-2/表达量、pp38 MAPK表达量高于1/8组,3/8组pp38 MAPK表达量高于2/8组,Bax表达量低于1/8组(均P<0. 05)。结论:PRF能显著促进DPSCs增殖,可能与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2020年04期 v.37 700-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代喆颖;周辉;郭怡;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的机制。方法:将制备好的DPSCs分为对照组,1/8、2/8、3/8的PRF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结果:PRF作用DPSCs第3、第7、第14天时,与对照组比较,PRF组细胞活力均提高(P<0. 01),且PRF组中2/8和3/8组细胞活力高于1/8组,3/8组高于2/8组(P<0. 05)。PRF作用DPSCs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PRF处理的各组中ALP、DSPP及DMP-1 m 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 01),且PRF组中2/8和3/8组ALP、DMP-1 mRNA表达量均高于1/8组,3/8组高于2/8组;PRF组中2/8和3/8组DSPP mRNA表达量均高于1/8组,3/8组低于2/8组(均P<0. 05)。PRF作用DPSCs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PRF组中Bcl-2、pp38 MAPK表达量升高,Bax表达量下降(均P<0. 05),且PRF组中2/8和3/8组Bcl-2/表达量、pp38 MAPK表达量高于1/8组,3/8组pp38 MAPK表达量高于2/8组,Bax表达量低于1/8组(均P<0. 05)。结论:PRF能显著促进DPSCs增殖,可能与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2020年04期 v.37 700-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 松茸多糖抑制高脂诱导的小鼠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

    马婧;林箐;吴尤佳;房立平;

    目的:探讨松茸多糖(TMP)对小鼠2型糖尿病(T2DM)模型的干预作用,阐明TMP抗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对松茸子实体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TMP。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构建小鼠T2DM模型。将T2D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FG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Rosi组)、TMP低剂量组(TMP1组)和TMP高剂量组(TMP2组)。HFG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Rosi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TMP1组和TMP2组给予TMP灌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结果:与HFG组比较,TMP可显著降低T2DM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P<0. 01);TMP可使T2DM小鼠肝组织中PEPCK和G-6-Pase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TMP可显著提高T2DM小鼠肝组织中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TMP可能通过促进肝脏AMPK的磷酸化,抑制PEPCK和G-6-Pase的表达,进而抑制肝脏糖异生,发挥抗T2DM的作用。

    2020年04期 v.37 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松茸多糖抑制高脂诱导的小鼠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

    马婧;林箐;吴尤佳;房立平;

    目的:探讨松茸多糖(TMP)对小鼠2型糖尿病(T2DM)模型的干预作用,阐明TMP抗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对松茸子实体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TMP。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构建小鼠T2DM模型。将T2D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FG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Rosi组)、TMP低剂量组(TMP1组)和TMP高剂量组(TMP2组)。HFG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Rosi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TMP1组和TMP2组给予TMP灌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结果:与HFG组比较,TMP可显著降低T2DM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P<0. 01);TMP可使T2DM小鼠肝组织中PEPCK和G-6-Pase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TMP可显著提高T2DM小鼠肝组织中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TMP可能通过促进肝脏AMPK的磷酸化,抑制PEPCK和G-6-Pase的表达,进而抑制肝脏糖异生,发挥抗T2DM的作用。

    2020年04期 v.37 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临床研究

  • 男性睾酮与骨质疏松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英文)

    黎远帆;颜赟坤;罗茜倩;温政;陈泽凤;白玉兰;龙新阳;林睿;莫曾南;徐剑锋;

    目的: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因果关系,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以度他雄胺降低睾酮治疗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n=3 225)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作为暴露数据集,来自骨质疏松症联盟的股骨颈(FN)和腰椎(LS)骨密度(BMD)的汇总数据(n=3 2965)作为结果数据集。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评估因果效应关系,其他方法用于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有3组工具变量:创新组1,创新组2和保守组。保守组IVW结果显示,遗传决定的较高睾酮水平与FN BMD(Beta=-0. 07;95%CI:-0. 17~0. 04)或LS BMD(Beta=-0. 06;95%CI:-0. 18~0. 07)之间没有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证明遗传水平多效性未对因果估计结果造成偏倚,且Q统计量也未显示存在异质性。3个工具变量组在3种MR分析方法中都获得一致结果。结论:血清睾酮水平与骨质疏松在男性人群中未发现有因果关系,这表明改变血清睾酮水平可能不会降低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2020年04期 v.37 710-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4K]
  • 男性睾酮与骨质疏松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英文)

    黎远帆;颜赟坤;罗茜倩;温政;陈泽凤;白玉兰;龙新阳;林睿;莫曾南;徐剑锋;

    目的: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因果关系,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以度他雄胺降低睾酮治疗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n=3 225)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作为暴露数据集,来自骨质疏松症联盟的股骨颈(FN)和腰椎(LS)骨密度(BMD)的汇总数据(n=3 2965)作为结果数据集。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评估因果效应关系,其他方法用于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有3组工具变量:创新组1,创新组2和保守组。保守组IVW结果显示,遗传决定的较高睾酮水平与FN BMD(Beta=-0. 07;95%CI:-0. 17~0. 04)或LS BMD(Beta=-0. 06;95%CI:-0. 18~0. 07)之间没有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证明遗传水平多效性未对因果估计结果造成偏倚,且Q统计量也未显示存在异质性。3个工具变量组在3种MR分析方法中都获得一致结果。结论:血清睾酮水平与骨质疏松在男性人群中未发现有因果关系,这表明改变血清睾酮水平可能不会降低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2020年04期 v.37 710-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4K]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关节炎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李毅成;熊锋;林春博;李小峰;韦继勇;李维俊;曾高峰;杨渊;

    目的:基于WOS核心合集中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骨关节炎(OA)的英文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探究研究现状以及热点问题。方法: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以主题词TS=(platelet rich plasma*or PRP),TS=(osteoarthritis*or OA)检索2003-2019年发表的英文文献,再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相关可视化分析。结果:2003—2019年共发表606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逐年增多。美国、中国和意大利的发文量占总量的60. 39%。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意大利里佐利骨科研究所发表文献24篇,排第1。美国进入排名的机构有7个,中国进入排名2个。美、意机构间的合作普遍超过3个,中国机构间合作不超过2个。绝大多数主要研究者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合作网络,美、意两国的高产作者多。关键词共现分析中,与临床研究相关的透明质酸出现186次,PRP结合干细胞研究方向相关的干细胞出现160次,与PRP治疗OA机制相关的软骨细胞出现40次。被引频次排名前5篇的文献均为来自意大利里佐利骨科研究中心的临床研究,有2项随机对照实验。结论:目前PRP治疗OA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我国研究机构以及研究者还需加强合作,促进产出。今后仍需关注的高质量临床研究、PRP联合干细胞在软骨修复的应用以及深入的对软骨细胞的机制研究。

    2020年04期 v.37 722-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关节炎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李毅成;熊锋;林春博;李小峰;韦继勇;李维俊;曾高峰;杨渊;

    目的:基于WOS核心合集中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骨关节炎(OA)的英文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探究研究现状以及热点问题。方法: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以主题词TS=(platelet rich plasma*or PRP),TS=(osteoarthritis*or OA)检索2003-2019年发表的英文文献,再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相关可视化分析。结果:2003—2019年共发表606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逐年增多。美国、中国和意大利的发文量占总量的60. 39%。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意大利里佐利骨科研究所发表文献24篇,排第1。美国进入排名的机构有7个,中国进入排名2个。美、意机构间的合作普遍超过3个,中国机构间合作不超过2个。绝大多数主要研究者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合作网络,美、意两国的高产作者多。关键词共现分析中,与临床研究相关的透明质酸出现186次,PRP结合干细胞研究方向相关的干细胞出现160次,与PRP治疗OA机制相关的软骨细胞出现40次。被引频次排名前5篇的文献均为来自意大利里佐利骨科研究中心的临床研究,有2项随机对照实验。结论:目前PRP治疗OA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我国研究机构以及研究者还需加强合作,促进产出。今后仍需关注的高质量临床研究、PRP联合干细胞在软骨修复的应用以及深入的对软骨细胞的机制研究。

    2020年04期 v.37 722-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 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针对早产儿窒息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王彤;王丽娟;付洪涛;郝玲;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早产儿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临床确诊的9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胎龄30~32周)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A组30例,常规+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治疗B组30例,常规+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3组患儿生后12 h不良反应,入院时及治疗24 h、48 h、72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蛋白-1、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矫正胎龄达40周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0. 05);治疗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矫正胎龄达40周后治疗A组第14天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第3天(P<0. 05),第3天和第14天,3组之间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24 h、48 h、72 h,治疗A组及治疗B组患儿血清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均P<0. 05),治疗后72 h,治疗A组高于治疗B组(P>0. 05)。结论:经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的患儿脑损伤最轻,恢复最快,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治疗效果最好。

    2020年04期 v.37 727-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针对早产儿窒息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王彤;王丽娟;付洪涛;郝玲;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早产儿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临床确诊的9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胎龄30~32周)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A组30例,常规+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治疗B组30例,常规+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3组患儿生后12 h不良反应,入院时及治疗24 h、48 h、72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蛋白-1、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矫正胎龄达40周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0. 05);治疗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矫正胎龄达40周后治疗A组第14天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第3天(P<0. 05),第3天和第14天,3组之间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24 h、48 h、72 h,治疗A组及治疗B组患儿血清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均P<0. 05),治疗后72 h,治疗A组高于治疗B组(P>0. 05)。结论:经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的患儿脑损伤最轻,恢复最快,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治疗效果最好。

    2020年04期 v.37 727-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血氨水平预测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界值研究

    刘会领;李桂莲;李桂芳;刘月娥;谢艳慧;李建英;

    目的:探讨血氨水平预测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界值。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颐和妇产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500例,根据胎龄分为3组:A组(n=89)胎龄<30周,B组(n=193)胎龄30~34周,C组(n=218)胎龄>34周,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足月儿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氨水平。根据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预后,分成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氨、血尿素氮、血肌酐、前白蛋白水平。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分析血氨与血尿素氮、血肌酐、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氨预测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结果:A、B、C组血氨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P<0. 05)。在500例患者中,有45例(9. 00%)出现高氨血症。预后良好组的血氨、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 05)。在500例早产儿中,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血氨与血尿素氮呈正相关关系(r=6. 724,P<0. 05),与血肌酐、前白蛋白无相关性(r=2. 164、2. 072,P>0. 05)。在500例早产儿中,血氨预测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 597。结论:血氨对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0年04期 v.37 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血氨水平预测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界值研究

    刘会领;李桂莲;李桂芳;刘月娥;谢艳慧;李建英;

    目的:探讨血氨水平预测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界值。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颐和妇产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500例,根据胎龄分为3组:A组(n=89)胎龄<30周,B组(n=193)胎龄30~34周,C组(n=218)胎龄>34周,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足月儿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氨水平。根据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预后,分成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氨、血尿素氮、血肌酐、前白蛋白水平。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分析血氨与血尿素氮、血肌酐、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氨预测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结果:A、B、C组血氨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P<0. 05)。在500例患者中,有45例(9. 00%)出现高氨血症。预后良好组的血氨、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 05)。在500例早产儿中,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血氨与血尿素氮呈正相关关系(r=6. 724,P<0. 05),与血肌酐、前白蛋白无相关性(r=2. 164、2. 072,P>0. 05)。在500例早产儿中,血氨预测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 597。结论:血氨对早产儿24 h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0年04期 v.37 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临床交流

  • 中药组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截瘫胆石症患者血磷、血钙、胆汁酸、胆固醇的影响

    董鹏;郭少峰;曹登瑞;王海波;李丰森;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截瘫胆石症患者血磷(P)、血钙(Ca)、胆汁酸(TBA)、胆固醇(T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民政总医院收治的截瘫胆石症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治疗,比较两组胆汁成分(P、Ca、TBA、TC)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Ca、TBA、TC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Ca、TBA、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治疗前、后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退热、腹痛、黄疸消失、止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无中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药组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截瘫胆石症患者胆汁成分(Ca、TBA、TC)并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4期 v.37 737-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 中药组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截瘫胆石症患者血磷、血钙、胆汁酸、胆固醇的影响

    董鹏;郭少峰;曹登瑞;王海波;李丰森;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截瘫胆石症患者血磷(P)、血钙(Ca)、胆汁酸(TBA)、胆固醇(T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民政总医院收治的截瘫胆石症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治疗,比较两组胆汁成分(P、Ca、TBA、TC)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Ca、TBA、TC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Ca、TBA、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治疗前、后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退热、腹痛、黄疸消失、止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无中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药组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截瘫胆石症患者胆汁成分(Ca、TBA、TC)并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4期 v.37 737-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 近红外线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35例临床分析

    韦艳鸿;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观察组采用近红外线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足病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 9%(P<0. 05);两组治疗后溃疡面积和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观察组治疗后溃疡深度和溃疡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均P<0. 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麻木、疼痛、肿胀、跛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近红外线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可促进溃疡愈合,快速缓解足病症状,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2020年04期 v.37 74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 近红外线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35例临床分析

    韦艳鸿;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观察组采用近红外线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足病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 9%(P<0. 05);两组治疗后溃疡面积和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观察组治疗后溃疡深度和溃疡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均P<0. 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麻木、疼痛、肿胀、跛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近红外线联合前列地尔和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可促进溃疡愈合,快速缓解足病症状,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2020年04期 v.37 74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 纤维支气管镜下敏感抗生素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的影响

    黄莹萱;丁敏才;敖超;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敏感抗生素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痰检阳性率、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分别为(137. 51±38. 42)ng/mL、(120. 46±36. 34)ng/mL和1. 07±0. 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 42±40. 50)ng/mL、(139. 52±38. 32)ng/mL和1. 32±0. 42(均P<0. 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参数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和潮气量(VT)分别为(31. 09±5. 48)%、(30. 21±6. 87)%和(7. 63±1. 31)m L/k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 43±5. 32)%、(22. 27±6. 54)%和(6. 65±1. 42)mL/kg(均P<0. 05);观察组痰检阳性率为26. 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 67%(均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33%,高于对照组的76. 67%(P<0. 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敏感抗生素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MMP-9、TIMP-1水平,缓解炎症损伤,改善呼吸困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04期 v.37 746-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纤维支气管镜下敏感抗生素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的影响

    黄莹萱;丁敏才;敖超;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敏感抗生素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痰检阳性率、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分别为(137. 51±38. 42)ng/mL、(120. 46±36. 34)ng/mL和1. 07±0. 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 42±40. 50)ng/mL、(139. 52±38. 32)ng/mL和1. 32±0. 42(均P<0. 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参数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和潮气量(VT)分别为(31. 09±5. 48)%、(30. 21±6. 87)%和(7. 63±1. 31)m L/k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 43±5. 32)%、(22. 27±6. 54)%和(6. 65±1. 42)mL/kg(均P<0. 05);观察组痰检阳性率为26. 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 67%(均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33%,高于对照组的76. 67%(P<0. 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敏感抗生素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MMP-9、TIMP-1水平,缓解炎症损伤,改善呼吸困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04期 v.37 746-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乔克坤;李向;向志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处理,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后再行全麻处理,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麻用药量、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切皮时(T1)、肌瘤剔除时(T2)、术毕(T3)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全麻用药量、镇痛泵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呼之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苏醒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4期 v.37 751-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乔克坤;李向;向志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处理,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后再行全麻处理,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麻用药量、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切皮时(T1)、肌瘤剔除时(T2)、术毕(T3)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全麻用药量、镇痛泵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呼之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苏醒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04期 v.37 751-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技术与方法

  • 血清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技术性能的评估

    李辉;温莎;万逢洁;陈秋利;杨丽超;何敏;

    目的:对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估。方法:按照我国《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通则》对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正确度、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正常和肝纤维化患者各100例的血清RBP4浓度进行检测,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构建的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拟合优度大于0. 999;灵敏度的检测限为4. 67 pg/mL,定量限为6. 189 pg/mL;精密度检测的批内误差小于20%,批间误差小于25%;准确性介于84. 05%~112. 26%之间;试剂盒在8个月时间内,稳定性无差异(P>0. 05);试剂盒检测肝纤维化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 05),且与Western bolt结果一致。结论:血清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我国《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通则》要求。

    2020年04期 v.37 756-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血清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技术性能的评估

    李辉;温莎;万逢洁;陈秋利;杨丽超;何敏;

    目的:对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估。方法:按照我国《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通则》对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正确度、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正常和肝纤维化患者各100例的血清RBP4浓度进行检测,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构建的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拟合优度大于0. 999;灵敏度的检测限为4. 67 pg/mL,定量限为6. 189 pg/mL;精密度检测的批内误差小于20%,批间误差小于25%;准确性介于84. 05%~112. 26%之间;试剂盒在8个月时间内,稳定性无差异(P>0. 05);试剂盒检测肝纤维化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 05),且与Western bolt结果一致。结论:血清RBP4酶联免疫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我国《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通则》要求。

    2020年04期 v.37 756-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综述

  • mRNA m6A甲基化修饰异常与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莫小亮;曾雅畅;

    表观遗传现象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和lncRNA中最丰富的修饰之一,参与了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并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人类复杂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m6A甲基化修饰的机制及其生理学意义,重点总结了目前已有文献报道的m6A Writers、Readers与Erasers在妇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别阐述其相应分子机制。

    2020年04期 v.37 762-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mRNA m6A甲基化修饰异常与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莫小亮;曾雅畅;

    表观遗传现象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和lncRNA中最丰富的修饰之一,参与了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并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人类复杂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m6A甲基化修饰的机制及其生理学意义,重点总结了目前已有文献报道的m6A Writers、Readers与Erasers在妇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别阐述其相应分子机制。

    2020年04期 v.37 762-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护理园地

  •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

    周桂芬;梁秋梅;黄佩绿;陆彬;黎雪;秦梅彬;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00例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后常规活动指导,实验组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早期活动给予规范化指导。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住院费用、激素使用与首次下床活动的关系、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激素使用对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给予规范化指导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术中、术后使用激素对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无明显影响。

    2020年04期 v.37 767-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

    周桂芬;梁秋梅;黄佩绿;陆彬;黎雪;秦梅彬;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00例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后常规活动指导,实验组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早期活动给予规范化指导。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住院费用、激素使用与首次下床活动的关系、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激素使用对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给予规范化指导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康复;术中、术后使用激素对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无明显影响。

    2020年04期 v.37 767-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远程延伸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鹏;李卫娜;李关静;郭玉妍;王星晨;

    目的:研究以护士为主导的远程延伸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且进行规律透析治疗的患者共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延伸护理组和基于微信远程干预组,每组74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及规律透析治疗,常规延伸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基于微信远程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远程延伸护理,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检查、化验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基于微信远程干预组患者的透析方案、饮食依从性、URR及KT/V、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延伸护理组(P<0. 05);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延伸护理组(P<0. 05)。结论:远程延伸护理有助于提高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治疗充分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0年04期 v.37 77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远程延伸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鹏;李卫娜;李关静;郭玉妍;王星晨;

    目的:研究以护士为主导的远程延伸护理模式对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且进行规律透析治疗的患者共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延伸护理组和基于微信远程干预组,每组74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及规律透析治疗,常规延伸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基于微信远程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远程延伸护理,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检查、化验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基于微信远程干预组患者的透析方案、饮食依从性、URR及KT/V、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延伸护理组(P<0. 05);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延伸护理组(P<0. 05)。结论:远程延伸护理有助于提高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治疗充分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0年04期 v.37 771-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