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论著

  • 广西地区壮族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陈青云;苏庆建;覃伟武;戴霞;罗佐杰;蒙碧辉;吴耀生;黄松;冼晶;赖璐华;覃家锦;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族2型糖尿病(T2DM)、肥胖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运用PCR-RFLP的方法对303例无亲缘关系的广西地区壮族人群[正常糖耐量者(NGT)98例、糖耐量减低者(IGT)108例、T2DM者97例]中检测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结果: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中脂联素基因+45位有SNP+45T→G存在。含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的SNP+45GG基因型的人群BMI、FPG、PPG、FINS、HOMA-IR高于含TT基因型的人群(P<0.05),T2DM组的含GG基因型人数高于NGT、IGT组,GG基因型比TT基因型增加了3.077倍T2DM的危险性(95%CI:1.240~7.634)。结论: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SNP+45GG变异与肥胖、IR及T2DM相关。

    2008年06期 v.25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改良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余劲明;蔡德鸿;张桦;袁小澎;李明;陈宏;

    目的:改良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原代分离方法,探讨大鼠MSCs体外培养的适宜条件。方法:比较改良与传统单纯贴壁培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观察不同方法获得原代细胞形态及不同代MSCs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FBS)对MSCs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改良单纯贴壁培养法获得的原代细胞贴壁时间早、生长快,与其他两种分离方法差异明显(P<0.01);原代MSCs用15%的FBS培养,其增殖明显高于5%、10%及20%的FBS培养;第3代以后MSCs用5%的FBS培养有力于细胞纯化。结论:成功地改良了分离培养大鼠MSCs的方法,配合不同血清浓度培养基可使收获MSCs效率增高。

    2008年06期 v.25 82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海带多糖抗血栓作用的量效观察

    葛邕;王丽萍;谢露;陈蒙华;

    目的:探索海带多糖体内外抗血栓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肝素4个等级剂量组、海带多糖4个等级剂量组。体外旋转法观测血栓重量,并进行各组比较。在体内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高低剂量组、海带多糖高低剂量组、肾上腺素模型组。注射肾上腺素制备内皮损伤大鼠模型,通过动-静脉环路法测定血栓湿重。结果:体外血栓形成实验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肝素和海带多糖各剂量组均显示出抗血栓形成作用(P<0.01),且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体内血栓形成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海带多糖高剂量组、阿司匹林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栓湿重(P<0.01),显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海带多糖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2008年06期 v.25 829-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IL-6 mRNA表达与低白蛋白血症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何葵;陈利生;高枫;曹云飞;朱袭嘉;赵江宁;罗吉辉;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IL-6 mRNA表达及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形成的影响。方法:63例患者按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或≥35 g/L分成两组,低白蛋白血症组(n=38),白蛋白正常组(n=25),分别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和用RT-PCR方法检测癌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结果:进展期结直肠癌低白蛋白血症组血清IL-6水平和癌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白蛋白正常组(P<0.05),且血清IL-6水平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0),与癌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3)。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癌组织中IL-6 mRNA呈高表达。癌组织IL-6 mRNA高表达是导致血清IL-6水平增高的重要因素。

    2008年06期 v.25 8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蒋凤艳;黄卡立;韩玲;黄一华;

    目的:通过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PCOS患者41例(实验组),健康人39例(对照组),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和腰围、臀围,检测患者的性激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1例PCOS患者及39例健康人的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PCOS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②PCOS患者BMI≥25 kg/m2的血清sICAM-1水平比BMI<25 kg/m2水平明显升高(P<0.05);③PCOS患者中腰臀比(WHR)≥0.8的血清sICAM-1的水平比WHR<0.8的明显升高(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COS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与组别、年龄、BMI、WHR呈正相关。结论:sICAM-1与PCOS可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越大,WHR及BMI增大,sICAM-1水平渐增。

    2008年06期 v.25 835-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类型对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

    钟丹妮;刘义;林伟雄;

    目的: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角度探讨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学基础,探讨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突变型与广西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33例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病例组,27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法(PCR-ASO)检测总共60例UGT1A1基因编码区G71R、P229Q基因突变。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与生理性黄疸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21%及5.56%,高胆红素血症组G71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 2,P<0.02),高胆红素血症组及生理性黄疸组共60例样本均未发现P229Q突变型。结论:G71R突变型与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229Q突变型可能与广西新生儿黄疸发生无关。

    2008年06期 v.25 838-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超声波根尖倒预备窝洞壁清洁度的评价

    陈文霞;张平娟;曾启新;谢方方;

    目的:比较超声波和传统慢速手机进行根尖倒预备窝洞壁清洁度的差异。方法:离体上颌第二前磨牙行根管清理成形,根管充填,根尖3 mm切除,选取27颗有一个峡部连接两个主根管结构的牙齿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用超声波配金刚砂尖Be-rutti与镍钛尖RE2,超声波配40号K锉,慢速手机配No.2圆钻进行根尖倒预备,采用微印模技术制备根尖窝洞环氧树脂模型,扫描电镜下观察评价窝洞壁碎屑和玷污层。结果:超声预备的窝洞壁碎屑和玷污层明显少于慢速手机(P<0.05)。结论:超声波根尖倒预备获得的窝洞更清洁。

    2008年06期 v.25 84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 缝隙连接蛋白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张成禄;王前;郑磊;曾方银;李海珠;郑辉;黄胜起;刘集鸿;黄宪章;姜朝新;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37(Cx37)基因C1019T遗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136例AMI患者和147例对照者Cx37 C1019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结果:病例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18%、39.71%和44.12%,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03%和63.97%;对照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2%、28.57%和65.31%,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0.41%和79.59%。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197,95CI%=1.507~3.201,P<0.001),与CC基因型比较,TT和CT基因型AMI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可能是广东汉族人群AMI患病危险因素之一,此多态性位点研究可为AMI个体化一级预防和个体化诊断提供新依据。

    2008年06期 v.25 844-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大鼠血小板杀菌活性研究

    李艳;梁宁生;刘滔滔;陆益;黄天文;雷宇;潘文;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宿主防御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出富血小板血浆(PRP),从PRP中分离血小板,以不同的诱导剂[凝血酶、二磷酸腺苷(ADP)和肾上腺素(AD)]分别诱导血小板及PRP,观察其杀菌活性。结果:分别经ADP、AD刺激的PRP和血小板均无杀菌作用,而血小板和PRP经凝血酶刺激后,均具有较强杀灭革兰阳性(G+)细菌的作用,但对革兰阴性(G-)细菌却无杀灭作用。结论:大鼠血小板经诱导的可释放杀菌物质,在机体防御细菌感染时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8年06期 v.25 848-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韦俊;梁自乾;邝晓聪;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PGE1)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损伤组和PGE1组,建立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PGE1组于烟雾吸入伤后30 min即予PGE1雾化吸入治疗,每隔8 h雾化治疗1次。观测损伤组和PGE1组大鼠伤后6、24、48 h肺脏病理、动脉血气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水平(TP)、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总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PGE1治疗后肺弥漫性充血、出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等改变范围及程度较损伤组均有所减轻;PaO2水平与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P水平、W/D值较损伤组明显减低;在24、48 h,PGE1组的肺组织NO与总NOS水平较损伤组有下降趋势,而iNOS水平在48 h则明显低于损伤组。结论:早期雾化吸入PGE1可以改善烟雾吸入导致的大鼠肺水肿、出血等急性肺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iN-OS活化等途径实现的。

    2008年06期 v.25 850-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成像对鼻咽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

    金观桥;苏丹柯;谢东;刘丽东;李强;张昱平;黄伟丽;蒙金凤;

    目的:探讨螺旋CT各向同性成像在鼻咽癌临床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鼻咽部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和各向同性成像进行对照分析,判断二者对鼻咽癌周围结构浸润和鼻咽癌T分期诊断的差异。结果:各向同性成像与轴位图像对咽旁间隙、蝶骨体、斜坡、卵圆孔、破裂孔等结构受侵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鼻腔、口咽、椎前间隙、翼突/板、岩骨、蝶窦、上颌窦、筛窦、翼腭窝等结构受侵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T2、T3分期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各向同性成像有助于提高鼻咽癌临床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2008年06期 v.25 85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应用RAPD技术检测小鼠肝癌H22细胞克隆株的遗传学改变

    王险峰;陈森洲;刘福英;

    目的:用RAPD技术检测小鼠肝癌H22细胞克隆株的遗传变异。方法:小鼠肝癌H22细胞的4个克隆株H22-H8D8、H22-H2G4、H22-H2E10、H22-H2C4,用47条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凝胶分析系统观察结果并照相。结果:47条引物均能扩增出明显的条带,条带数多为4~10条,片段大小在200~2000 bp之间。其中4条引物的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表现为带的有无、移动和强弱差异。结论:RAPD技术可以用来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克隆株进行遗传检测。

    2008年06期 v.25 857-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赖铭裕;黄杰安;梁志海;唐国都;姜海行;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的影响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2.5、5.0、10.0 mmol/L)的阿司匹林干预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MTT比色法观察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透射电镜扫描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结果: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降低Bcl-2基因表达,提高Bax基因表达,阿司匹林上述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此外,高浓度阿司匹林可导致细胞坏死。结论:阿司匹林具有拮抗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增殖作用,通过调控Bcl-2、Bax等基因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阻滞细胞周期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2008年06期 v.25 859-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 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冯旭;何巍;覃家锦;周绍昉;郑宝石;陈铭伍;

    目的:建立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以便于与传统供心保存方法对比,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心脏的影响。方法:所用动物均为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活体大鼠替代体外循环机,经大鼠颈总动脉输血,颈总动脉部分氧合血灌注给供体心脏,维持离体供心有节律地跳动,并用双血管套管连接法移植给受体,从而建立大鼠颈部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结果:连续正式试验53次,移植成功50次,手术成功率94.3%。每例手术总时间90~120 min,其中,供心摘取(33±5)min,颈部移植(8±1)min,体外灌注(15±2)min。结论:活体大鼠替代体外循环机模型辅助下,能够常规建立大鼠颈部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不需要体外循环机,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无缺血再灌注损伤、经济可靠和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研究动物模型。

    2008年06期 v.25 864-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PAF-AH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周春;经承学;李铭芳;谢湘芝;

    目的:研究血浆型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酶(PAF-AH)活性及PAF-AH基因-994位点基因型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法检测94例PNS患儿以及健康对照儿童60例的血浆PAF-AH活性,对其中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19例,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DNS)患儿12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确定PNS的病理类型,依据其病理类型分为3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23例(67.6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5例(16.70%),微小病变型(MCNS)3例(8.82%),同时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各病理类型的血浆型PAF-AH活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检测不同组别的患儿血浆型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不同组别的统计分析。结果:①患儿组血浆型PAF-AH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②MsPGN组、FSGS组、MCNS组患儿的血浆型PAF-AH活性以及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3种基因型和等位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中度和重度MsPGN患儿血浆型PAF-AH活性显著低于轻度MsPGN(P均<0.05)。④中度和重度MsPGN患儿PAF-AH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突变频率显著高于轻度MsPGN患儿(P<0.05)。结论:血浆PAF-AH可能参与PNS的病理过程。血浆型PAF-AH活性及其基因第9外显子-994位点基因型与PNS病理改变可能无相对应的关系,但PAF-AH可能影响MsPGN病理轻重程度。

    2008年06期 v.25 867-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特征

    杨红;何云;李智贤;廖新红;陈立宏;卢爱霞;

    目的: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对16例FNH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造影剂为声诺维。观察FNH的常规超声表现及超声造影增强特征。结果:50%FNH病灶在彩色超声上显示车轮状血流。超声造影动脉期全部病例迅速强化,表现为均匀高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高、等及低增强的病灶分别为6例(37.5%),5例(31.3%),2例(12.5%);4例(25.0%),10例(62.5%),2例(12.5%)。10例(62.5%)病灶显示车轮状血管。5例(31.3%)病灶显示中央瘢痕。结论:超声造影能更好地显示FNH血流灌注特征,有助于FNH的诊断。

    2008年06期 v.25 871-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单肺通气麻醉对胸科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钱卫;黄冰;潘灵辉;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麻醉对胸科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1例胸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双肺通气组(TLV组)27例,单肺通气组(OLV组)24例,分别于麻醉前1 d、手术后3、7、14 d测定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结果:麻醉后TLV组CD4、CD8、NK值与麻醉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OLT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TLV组CD4、CD8、NK值在术后7、14 d均低于OLV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肺通气可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但抑制程度相对双肺通气轻。

    2008年06期 v.25 87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螺旋藻多糖对肝癌细胞增殖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汤桂芳;邝晓聪;庞辉;贾晓栋;玉艳红;

    目的:研究螺旋藻多糖(PSP)对肝癌细胞增殖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BEL7404,用MTT法检测螺旋藻多糖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后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螺旋藻多糖对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有抑制作用;螺旋藻多糖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随着螺旋藻多糖浓度的增加,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螺旋藻多糖能有效地抑制肝癌BEL7404的细胞增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可能与螺旋藻多糖使细胞Caspase-3的活化增强有关。

    2008年06期 v.25 874-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黄名威;唐乾利;赫军;俞渊;王清坚;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建立四氯化碳(CCL4)致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加用喂食含胆固醇饲料的方法建立慢性肝损伤胆结石模型,观察各组结石形成率、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并行肝脏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及电镜观察。结果:慢性肝损伤成石组的结石形成率达到100%,而单纯胆固醇饮食组、慢性肝损伤组成石率分别为46.7%和4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轻重程度不同,各种性质病变相混存在。结论:慢性肝损伤在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成石率及结石性质可能与慢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性质有关。

    2008年06期 v.25 87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 狼疮性肾炎血、尿RANTES的变化

    唐曦平;伍巧源;廖蕴华;黄莉;杨桢华;黎伟;冯炜;

    目的:检测狼疮性肾炎(LN)患者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在血清及尿液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60例LN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清及尿液RANTE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LN患者血清RANTES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病理类型LN患者血清RANTES水平亦较正常人升高(P<0.01);③根据标准曲线公式及所检测到尿液RANTES的吸光度值无法计算得出其水平值。结论:LN患者血清RANTES水平升高。尿液RANTES水平极低。

    2008年06期 v.25 878-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的一般药理作用

    钟小斌;黎渊弘;龙奕宵;黎肇炎;

    目的:研究短尾蝮蛇毒(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 Venom)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hospholipid-blnding anticoagula-tion protein,PBAP)的一般药理作用。方法:①小鼠尾静脉注射PBAP(0.4 mg/kg)后观察其一般行为、协调活动和对阈下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②家兔耳缘静脉注射PBAP(0.4 mg/kg)后,观察家兔的心率、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①小鼠尾静脉注射PBAP后对其一般行为、协调活动和对阈下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无影响;②各组剂量PBAP对家兔的心率、心电图、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均无影响。结论: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对动物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一般药理学均无影响。

    2008年06期 v.25 881-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黄皮酰胺对糖尿病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行为学和血糖的影响

    侯软玲;林军;刘林;梅燕;

    目的:研究黄皮酰胺(Clausenmaide,Clau)对糖尿病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行为学和血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胰岛素组、Clau高剂量组(50 mg/kg)和Clau低剂量组(25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以Morris水迷宫法考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血糖GOD-PAP试剂盒法检测血浆葡萄糖浓度。结果:3个月后,比较第7天大鼠在目标区域的时间,模型组大鼠为(42.86±8.69)s,Clau低剂量组大鼠为(37.56±11.48)s,与模型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大鼠第一次穿越目标区域的时间模型组为(51.79±40.66)s,Clau低剂量组为(22.27±25.24)s,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给药后比较各组血糖值,模型组为(12.87±0.56)mmol/L,Clau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2.49±0.52)mmol/L、(12.38±0.44)mmol/L,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lau对糖尿病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大鼠在行为学上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并没有降血糖的作用。

    2008年06期 v.25 883-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52例

    谭宪湖;谭冠先;唐小松;何睿林;沙文昆;周广明;王凌;陈旭清;

    目的:观察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方法: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静脉点滴,连续7 d。另外,观察组口服加巴喷丁+神经阻滞+局部皮内注射综合治疗。对照组联合卡马西平口服,如治疗后48 h疼痛缓解不满意者,口服曲马多胶囊。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后第1、4、7、14、21天疼痛强度变化。记录疱疹结痂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4、7、14、21天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各时点VA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VAS无明显变化,加用曲马多胶囊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7、14、21天的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皮疹消退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2.6±2.8)d,对照组为(16.8±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口服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镇痛效果确切、迅速缓解疼痛,有加速炎症消退和缩短皮疹愈合时间的作用。

    2008年06期 v.25 88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卵巢上皮癌一线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

    莫秀瑛;李力;黄志碧;

    目的:对术后诊断为卵巢上皮癌(OEC)的Ⅱ、Ⅲ、Ⅳ期新发病例进行研究,以寻找OEC患者一线化疗的最佳方案。方法:系统检索1990~2005年评价铂类加紫杉醇为OEC患者一线化疗方案的临床Ⅲ期随机对照研究(RCT)。并对符合入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铂类联合紫杉醇绝对优于单一铂类和(或)联合非紫杉醇类的方案,但治疗的总体效应趋向铂类联合紫杉醇组。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OEC患者使用卡铂加紫杉醇在生存率上优于顺铂加紫杉醇,卡铂联合紫杉醇因卡铂毒副作用较轻而被推荐为OEC的一线化疗方案。结论:对术后诊断为OEC的Ⅱ、Ⅲ、Ⅳ期新发病例推荐使用卡铂联合紫杉醇化疗,而顺铂联合紫杉醇也是可选的方案。对不适用紫杉醇或不愿意接受紫杉醇副作用的患者,可选用单药卡铂治疗。

    2008年06期 v.25 88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 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指标与DAS28的相关性研究

    雷玲;赵铖;米存东;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活动指标的变化及与DAS28的相关性,探讨反映RA病情活动的敏感指标。方法:选取RA初治患者109例,男21例,女88例。观察RA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各指标的变化,包括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痛觉、医生和患者对疾病活动的综合评价(VAS)、晨僵、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根据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和ESR计算出DAS28,分析各指标与DAS28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晨僵、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痛觉及医生和患者的VAS明显改善(P<0.001),CRP、RF、PLT、ESR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DAS28分别为4.53±1.16和2.86±1.01(t=0.74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与DAS28独立相关的因素是患者痛觉(b=0.499,P<0.001)、Hb(b=-0.304,P=0.007);治疗后与DAS28独立相关的因素是CRP(b=0.451,P=0.002),医生的VAS(b=0.365,P=0.011)。结论:治疗前患者痛觉、Hb,治疗后CRP、医生对疾病活动的VAS与DAS28独立相关,能独立反映病情的活动性。CRP、PLT和RF的改善是评价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

    2008年06期 v.25 893-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原位肝移植术中再灌注综合征的预防

    黄中华;梁宁;秦丹丹;张庆敏;张学刚;

    目的:探讨综合处理及血管活性药的适量运用预防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方法:对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采用扩容、纠酸、保温、补钙等综合处理以及小剂量多巴胺和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及温度、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无肝早期(门静脉阻断5 min内)、新肝早期(门静脉开放后5 min内)MAP、CVP、PAP较无肝前期、麻醉前轻度降低,HR轻度增快;新肝期MAP、HR恢复到无肝前期水平;生化、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血钙偏低;围术期血糖有渐升高趋势,无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结论: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开放前经综合处理(补充血容量、补碱、补钙、保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适量应用可预防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发生。

    2008年06期 v.25 895-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广西壮、汉族健康成年人血清IgM抗A和抗B效价分析

    焦伟;王巍华;刘晓芳;秦岭;

    目的:检测广西壮、汉族人血清IgM抗A和抗B血型抗体效价。方法:用盐水介质凝集法检测壮、汉族健康成年人(18~55岁)共209例。结果:壮族IgM抗A效价均值为(136±3)、抗B效价均值为(134±3)与汉族IgM抗A效价均值(74±2)、抗B效价均值(6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壮汉族女性之间、壮汉族男性之间IgM抗A、抗B效价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族男女之间、汉族男女之间IgM抗A效价均值有差异(P<0.05);但IgM抗B效价均值无差异。结论:广西壮、汉族健康成年人IgM抗A和抗B效价均值有差异;壮族IgM抗A、抗B效价总均值高于汉族总均值。

    2008年06期 v.25 898-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HPL、SP1在妊娠晚期监测胎盘功能的意义

    吴月莲;马刚;周焕锦;黄星;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晚期血清人胎盘泌乳素(HPL)和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与各种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推测这两种激素在监测胎盘功能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67例孕妇血清HPL和SP1进行测定,并对孕晚期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重度妊高征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体重儿组HPL、SP1低值;轻、中度妊高征、羊水过少、妊娠期糖尿病组HPL、SP1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巨大儿组HPL、SP1值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结论:HPL、SP1在妊娠晚期的下降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2008年06期 v.25 899-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关系

    刘艳丽;伍伟锋;陶新智;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应用ELASA法检测5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20例窦性心律患者(对照组)血清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并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的大小。结果:①房颤组血清MMP-2[(13067.65±6770.98)n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030.00±2631.21)ng/L](P<0.05),血清MMP-2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升高(P<0.05);②房颤组患者左房内径水平[(52.92±8.98)mm]明显高于对照组[(39.7±8.09)mm](P<0.01);③房颤组血清MMP-2水平与左房内径大小呈直线相关关系(r=0.308,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MMP-2增高并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提示血清MMP-2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持续性房颤左房内径扩大的原因之一。

    2008年06期 v.25 902-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的临床应用研究

    钟爱喜;潘小波;彭利辉;刘光雪;黄燕飞;

    目的:探讨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在肯氏Ⅰ类牙列缺损中的修复。方法:采用SD球帽式附着体为30例患者制作36件义齿,并经过6个月至3年半的临床随访。结果:患者对义齿的美观及功能均满意,临床观察未见基牙根周骨质吸收。结论:该种附着体在肯氏Ⅰ类牙列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2008年06期 v.25 904-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蓝光滤过型与非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的对比敏感度及主观色觉的差异

    覃瑞;谭少健;文丰;

    目的:比较蓝光滤过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与非蓝光滤过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对比敏感度和主观色觉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的方法,将在我院行双眼白内障复明术32例(黄种人)64眼,其中一眼植入单焦点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作为研究组,另一眼植入非蓝光滤过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作为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为(90±15)d。分别检查视力、对比敏感度,采用问卷调查色觉症状。结果:研究组的非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非矫正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例的对比敏感度值位于正常值范围,研究组和对照组总体的对比敏感度值在各频率段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无一例出现黄视或绿视,无一例诉有双眼色觉差异。结论:植入蓝光滤过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与植入非蓝光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病人的对比敏感度及主观色觉相似。

    2008年06期 v.25 905-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ACE基因I/D、AGT基因T174M多态性分析

    钟卫干;

    目的:探讨ACE基因I/D及AGT基因T174M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DM组根据有无肾病分为DN(+)组和DN(-)组。分别用PCR技术、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ACEI/D、AGT T174M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1)DN(+)、DN(-)组的ACE-DD基因型(18.87%、14.81%)和D等位基因频率(48.11%、42.59%)均比对照组(8.09%、29.41%)显著增高(P<0.05);(2)DN(+)组与DN(-)组比较,ACE、AGT T174M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联合多态分析显示,同时具有ACE-DD和AGTT174M-MM型对DN的OR值为4.21(95%CI:1.14~15.59)。结论:(1)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因素;(2)ACEI/D、AGT T174M多态性单一因素与DN的发生无关联;(3)ACE-DD和AGT T174M-MM基因型同时存在可能是DN的易感联合基因型。

    2008年06期 v.25 908-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经验交流

技术与方法

  • 一种检测凝血酶、类凝血酶的新方法——纤维蛋白原平板法

    廖共山;班建东;

    目的:创建一种定量检测凝血酶(Thrombin)、类凝血酶(Thrombin-likeenzymes)活性的新方法——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原作为底物,用琼脂糖与纤维蛋白原制作成纤维蛋白原平板,以凝血酶、类凝血酶标准品分别在该平板上的扩散反应,制作相应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曲线,并对凝血酶、类凝血酶活性作定量测定。结果:本法制作的凝血酶、类凝血酶检测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r=0.9997)。结论:纤维蛋白原平板法可用于凝血酶、类凝血酶定量测定。具有操作简便、直观、稳定、敏感度高,不受检品浊度或颜色干扰且成本低廉等特点。

    2008年06期 v.25 967-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调查研究

  • 2002~2007年广西职业病发病特点分析

    王红宇;葛宪民;邱毅;杨超敏;李小萍;

    目的:为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2~2007年广西职业病诊断报告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2002~2007年报告职业病1 156例。其中,新发现诊断尘肺病762例,慢性职业中毒136例,急性职业中毒49起196例,死亡27例,其他职业病62例。2002~2007年非公有制企业报告职业病人数分别占当年职业病人数的16.98%、31.48%、41.67%、74.82%、30.74%和46.96%。结论:非公有制企业的职业病发病高峰已经来临,当前应把职业病防治的工作重点放在职业病多发的有色金属、冶金、轻工、煤炭、交通和地质矿产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

    2008年06期 v.25 969-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骨科围术期962例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许晓秋;

    2008年06期 v.25 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综述

护理园地

  • 化疗意象放松疗法对减轻化疗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江锦芳;陈丽君;劳永聪;许璐;陈梅忠;陈壮斌;岑绍芳;刘志辉;

    目的:探讨化疗意象放松疗法对减轻肿瘤患者化疗相关副作用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化疗意象放松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应用WHO关于化疗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估疗效,并对比了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经过化疗意象放松干预后,恶心呕吐明显减轻(u=3.026,P<0.01),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化疗意象放松治疗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减轻化疗时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化疗患者对恶心呕吐的耐受性。

    2008年06期 v.25 981-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TA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

    庞永慧;

    目的:探讨TA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术前行TA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行相应的护理。结果:6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TA方案新辅助化疗,肿瘤明显缩小,均得以顺利地进行手术治疗。结论:经过积极的护理,可使晚期乳腺癌患者顺利完成TA方案新辅助化疗。

    2008年06期 v.25 983-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